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 - 如皋守肥经贸有限公司
当前位置:首页 > 1 > 正文

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

  • 1
  • 2025-01-14 09:05:14
  • 1
摘要: 仁人志士的意思?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”?仁人志士的意思?意思是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...
  1. 仁人志士的意思?
  2. 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”?

仁人志士的意思?

意思是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
“仁”,普通话读音为rén,“仁”的基本含义为一种道德范畴,指人与人相互友爱、互助、同情等,如仁义、仁爱、仁政、仁人志士、仁至义尽;引申含义为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,如核桃仁儿;姓,“仁”常做名词,表示同情,怜悯。

【解释】: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
【出处】: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【举例造句】: 大批仁人志士,满腔悲愤,万种辛酸,想有所为而不能为,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 ★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

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”?

这个问题有水平。

杀身为何能成仁?人都死了仁有屁用?

两个方面来理解。

从大的方面说,志士仁人有气节,不畏死。以死唤得人们心中的气志,成其仁。

从个人角度讲,若明道,则知死非死,若畏死而弃仁,非真志士,未明德。故虽身死,成己之仁。

若要讲得明白,非三言两语。权作交流,能懂之人自然看得懂。

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这一名句其义是,孔子说志士仁人,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,却会牺牲生命去成就仁。孔子在这里对“志士仁人”提出了最高的要求,做为“志士仁人”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。

何为“仁”?从字面上看,“仁”是指两个人,由两个人延伸至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即怎样相处,怎样共事。其实,《论语》中还提到“里人”,意思是自处于仁。可见,“仁”既是自处也是与别人相处的学问。

不管是自处还是他处,怎么相处才不会出现偏差呢?这就是“礼”,是社会秩序的礼,是中庸之道基本准则的礼,仁和礼统一便成为人的人格。礼是行为准则,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。仁是人的本质,是修己、爱人的内在自觉性。只有外在约束而无内在的自觉,则人的行为完全成为强制的结果,就没有做人的特点和人格;只有内在的自觉而无外在的约束,则人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,就不能保证大众秩序。因此,外与内、仁与礼必须统一,以礼的准则行仁,以仁的自觉复礼。

当下,导致社会中各种矛盾激化的原因,主要就是只重视礼而忽略了仁所致,也可以说是只强调法治而忽略德治,忽略爱人。当然,只重视仁而忽略礼的问题也有。孔子强调“克己复礼为仁”,就是用礼规定仁。“人而不仁如礼何?”是用仁规定礼。

礼好比道路和交通规则,为驾驶人提供诗和远方,仁好比你安全驾车,能不能行稳致远抵达彼岸,全在于路堵不堵,规则管不管用,驾驶员遵不遵守规则,但这还不够,遇到生死问题,还得讲道德,讲仁义、仁爱。

《论语》中关于“礼”和“仁”的思想,只有当你真正仔细去品读时,才有一种学思践悟的释怀,正所谓“品读名著似饮清露,鉴赏圣书如含甘饴。”

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
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——孔子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这句话的意思不算太难:志士仁人,不会为了活而去做损害仁的事,却会为了保全“仁”而牺牲自己的生命。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杀身成仁”。

我们都知道“仁”是孔子学说中核心内容,可以说几乎孔子的所有学说观点,归根结底都是会回归到“仁”之上,老夫子从“仁道”出发,构建了整个儒学的基础。那么,孔子所说的”仁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孔子的”仁“
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许慎解释“仁”为“亲也”,它最原始的本义就是“尊重人道,相信人性相通,视人若已,同情包容,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”。从“仁”字的另一个演变历程来说,先秦时期的”仁“通常被写作(上身下心)的,意思就很明显了,也就是说最初的“仁”讲的就是身、心问题。


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

由此可见,儒家的这个“仁”,出发点就是人,以及人与人的关系,它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,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态度和看法。有认知性的情感社会才是“仁”的前提。正如孔子所说,鸟兽中也有孝悌亲善的行为,但是这种情感不会被看作是“仁”,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性的区别。

今之孝者,是为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——《论语.为政》

孔子又称仁为“爱人”。“爱”是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,父母对子女的,子女对父母的,兄弟姐妹之间的,邻里亲朋之间,以此及比,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爱。由此我们来做一个假设,父母爱、子女爱、兄弟爱、邻里爱……但凡是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“爱”,若我们都遵循这种”爱“的本意,可不就是天下大爱,其乐融融了吗?

樊迟问人,子曰:”爱人“。——《论语.颜渊》

在孔子的仁的思想里,爱是必须的、最基本的作为人的道德规范,“爱人”是每个人的义务。当然,事实并不是这么乐观。所以,依我个人浅薄的认识来说,孔子便是发现了一种联通人与人的独有的力量,这种力量可以更好的巩固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国家的关系,人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。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,在这种力量的实现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。所以,不得不对这种“意外状况”做出评估分析,并想方设法来纠正这些人的“错误”,这些方法那就是儒家一些列的道德规范。

撇去具体的细则来说,但从精神层面来领会孔子的“仁”,我倒没觉得有那么难以理解,说白了就是生而为人,做好作为一个人应该做的。什么又是应该做的呢?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应该做的事情,它本身可能就是为了做而做,因为这些事情在道德上对的(出自冯友兰)。

何以为“杀身成仁”

孔子说“志士仁人”是能够杀身成仁的人,那志士仁人又是指的什么人呢?

大儒王阳明曾写过一篇文章,谈论的就是“志士仁人”,在这篇文章中,王阳明说到,“志士”,指的就是肩负履行三纲五常的重任,一心追求高尚和清廉,不懈地探索如何成为遵循伦理道德的典范;“仁人”,指的是,使自已具备上天赋予的所有品德而使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光明磊落,并始终不渝地要凭此成为遵守气节的典范。

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

若是用王阳明的心学理念来看待杀身成仁这个问题,那就是以“心”为至上的人。“心即理也”,这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,在他的观念里,首先有了“心”,“物”才丰富多彩、有意义。我在之前的文章也用道家阴阳的概念解释过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”,同样的道理用在人的本身,那就是心和身的辩证关系。

夫所谓志士者,以身负纲常之重,而志虑之高洁,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闹;
所谓仁人者,以身会天德之全,而心体之光明,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。

从王阳明对于孔老夫子的这段话的解读中,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态度,那就是“以吾心为重,而以吾身为轻”。当然,这个“心”可不是为所欲为的心,而是儒家倡导的、人类社会中的、符合道德标准的美好精神和伟大品质。

其实我一直觉得儒家是“灭人欲”的,他的本质更像是道家,只是道家倡导遵循天道,儒家则是创写出自己的“人道”,然后一生致力于把人带到他们的规则上去。当然,我并非是对儒学有异议,而且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多,因为人是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规范束缚的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所以,正是因为如此,孔子提出了“仁学”最关键有效的践行方式,那就是“克己”!

杀身成仁的本质——克己

我们现在大肆谈论“自律”,那种劝导人自律的书籍也十分的畅销,就是我自己也买过几本学习,不过我个人真是收效甚微啊。其实说到“自律”,孔子在几千年之前就提出来了这个观点,那就是“克己”。

克己,这是孔子“仁学”最主要的实践方式。

志士仁人的意思,志士仁人的意思解释

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就是“克己复礼”,很多人一谈到这个词,就觉得很八股。其实不然,我们不可否认儒学有其陈腐的一些东西,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地方。新时代新新人类,我们更要坚持自己地传统文化,赋予它们时代的、进步的意义,“礼”也可以是良好的行为品质,健康的生活习惯、好的学习方式,除了周礼之外,它还有很多丰富的含义。若是一味的舍弃和排斥,这可是真的八股和迂腐了。

前面,我说过感觉儒学有“灭人欲”的嫌疑。若是按照人的本性而言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,而对于美好的事物又都会有贪欲,当我们面临死亡困境的时候,选择生是本能,我想每个人都会贪生怕死,即便是再伟大的英雄,也无法完全坦然面对生死。但是在历史中,在我们的生活里,不乏有将生死置之度外,宁愿杀己身以保全另外一些更宝贵的东西的人。除生死无大事,可是活生生的现实中,就是有一些人,把生死放在了第二位,这些人就是最强大的“自律”者,是最值得被尊敬被敬仰的人。为“仁道”牺牲时“克己”的最高层次的要求。

是什么样的自制力,能让人在面对生死时做出违反最本能、违背最强烈的欲望的行为?我们想一下熊熊大火中逆行的背影,想想滔天洪水中跃入巨浪中的解放军……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”。我们现在的安康的生活,不可缺少这些极度自律者、克己者做出的牺牲和保护,他们也是真正的志士仁人。
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。